今日精选
DEC. 2023
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的爆火,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在文字、绘画、视频和软件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。然而,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:由AI创作的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?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?在我国,答案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。
按照现行有效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(以下简称《著作权法》):本法所称的作品,是指文学、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。 因此我国对于认定是否构成作品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:一是要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独创性,二是要求能以一定形式进行表达。鉴于应用在文字、绘画、视频、软件等领域的AI符合《著作权法》中规定的文字作品、美术作品、视听作品、计算机软件等展现形式,在表达层面没有争议。但对于AI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,目前却存在着广泛争议。 一方面,有些人不认可AI作品的独创性,因为AI作品是根据算法和数据生成的,缺乏人类的独特思维和创造力。此外,AI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模板化和重复性,难以体现个性和独特性。因此,从这一角度来看,AI作品或许难以满足著作权的独创性要求。 另一方面,也有人认为AI作品具有一定的独创性。首先,AI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创新,它突破了传统的人脑思维模式,采用了全新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和表达思想。其次,AI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体现出人类的审美和情感,例如,通过训练AI学习人类音乐、绘画、文学等作品,使其创作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。因此,从这个角度来看,AI作品或许具备著作权法上的独创性。
对于AI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,还存在另一个关键因素,即权利归属问题。根据《著作权法》规定,作品的权利归属一般原则是:作品的创作者享有著作权。然而,AI作品的创作过程中,究竟谁是真正的创作者,是一个亟待明确的问题。 如果将著作权赋予AI的开发者或使用者,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公平问题。例如,开发者或使用者可能仅仅是通过设置算法和数据,就让AI创作出具有高度独创性的作品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仅仅因为人是开发者或使用者,就赋予他们著作权,可能会使得AI作品的创作过程变得不公平,也不利于激励更多的创新和创作。 如果认为AI本身就是创作者,那么如何赋予AI著作权,也是一个问题。毕竟,AI并非法律主体,无法享有著作权的各项权利,也无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在现行法律制度下,AI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,目前尚无统一定论。但从现有判决来看,我国法院在以下两个方面已有基本共识。第一,坚持只有人类才能拥有作者身份;第二,基于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构成要件来加以判断,独创性和智力成果等要件的认定不会因内容来源的差异而不同。 近日,备受关注的我国AI文生图著作权第一案在前不久尘埃落定,北京互联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首次确认了由AI生成的涉案图片构成作品,原告享有对该图片的著作权。 在该案的判决中,法院认定,案涉图片是原告在AI生成图片初稿基础上,通过增加提示词设计出人物和画面元素,并通过参数设置方式对画面不断调整、优化,该创作过程本质为人利用工具进行创作。此过程可以体现出原告的审美选择与个性判断,因此具备“独创性”。被告在引用时不仅未告知原告,还删去了图片中的水印,构成侵权,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。 因此,AI作品是否受到著作权法保护,本质上还是要作者对创作过程加以证明,证明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投入了智力劳动,从而产生智力成果。在这点上,AI作品与其他作品间并没有什么不同。
随着AI发展到今天,AI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,AI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,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。但现阶段,我国法律及国际社会并没有对此给出一个明确的回复。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,这个问题有望得到更好的解决。
关注“海涵律师事务所”公众号
及时获取实时专业的法律资讯信息
以及对外公开培训课程
课程报名以及业务咨询